新闻洞察
国有银行定期存款利率进入“2时代”
时间:2023-06-08 作者 :管理员有业内人士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,银行存款高定价定期存款推动银行体系负债成本走高。部分头部银行核心负债占比依然较高,受存款定期化拖累更为明显。
国有大行存款利率进入“2时代”
根据六大国有银行公告显示,自6月8日起,活期存款挂牌利率从此前的0.25%下调至0.2%。2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下调10个基点至2.05%,3年期定存挂牌利率下调15个基点至2.45%,5年定期存款挂牌利率下调15个基点至2.5%。
贝壳财经记者查阅部分国有银行App发现,3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已从本周初的3%有所下调。其中,工行、农行3年期定存利率已下调15个基点至2.85%,但较挂牌利率仍有40个基点上浮,上浮幅度较此前暂未变化。大额存单方面,农行3年起大额存单利率为2.9%,较此前利率亦有所下降。
2022年4月,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,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1年期LPR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,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。
国有大行去年9月份下调了挂牌利率,所有期限的定期存款利率均已下调至3%以下。其中,3年期定存已下调至2.6%、5年期定存下调至2.65%。不过,各家国有大行在挂牌利率下调之后,对于部分定期存款产品仍然保留了一定比例的上浮,因此在此之前存款市场中3年、5年定期存款利率仍以3%以上利率为主。
此外,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,部分国有大行近期还下调了美元存款利率。某国有银行工作人员透露,该行已经将1年期美元定存利率从最高4.9%下调至4.3%。
━━━━━
银行息差压力增大
长期定存利率再度下降仍有必要
银行息差持续承压,让长期限存款利率下调声再起。
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认为,2023年经济有所复苏,进一步降低贷款利率的紧迫性不高,考虑到存量贷款重定价等影响,2023年银行息差压力增大,控制存款成本成为当务之急。
光大证券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表示,今年以来,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意愿较低,货币交易性需求仍然偏弱,企业与居民存款均继续呈现明显的定期化特征。核心存款长端利率水平显著高于市场利率,存款定期化背景下调整必要性增强。
数据显示,截至4月末,定期存款占境内存款的比重为53.2%,较年初提升2.1个百分点。其中,居民定期存款占居民存款、企业定期存款占企业存款比重分别为71.2%、67.8%,较年初分别提升3.1、1.9个百分点。近年来上市银行1~5年期存款占比持续走高,存款端平均久期不断拉长,由2019年末的7.3个月升至2022年末的9个月。
王一峰指出,贷款需求走弱压制新发生贷款定价,滚动重定价因素对存量贷款利率压制仍在。在资产负债两端共同挤压之下,银行体系净息差收窄压力仍存,净利息收入增速有进一步下行趋势,迫切需要银行体系进一步加强负债成本管控,增强银行体系抗风险能力,进而稳定净利息收入水平。
东方金诚宏观首席分析师王青认为,目前经济转入回升过程,但基础仍不牢固,短期内还需要继续将市场主体信贷成本保持在低位,为经济修复创造有利的货币金融环境。 因此尽管当前银行净息差较低, 二季度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因经济复苏而出现大幅反弹的可能性不大。
━━━━━
定存利率下调
能否重新打开贷款利率下降窗口?
在王一峰看来,长期定存利率下降, 可能为LPR(贷款市场报价利率)报价下调打开窗口。考虑到现阶段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,通过降低政策利率释放“稳增长”信号必要性增强,预估央行或将继续通过“MLF(中期借款便利)传导至LPR”调整机制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。
中金公司研报亦认为,考虑到新发放对公贷款和按揭贷款利率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,我们认为当前融资成本已非经济的核心矛盾,更重要的是通过财政、基建、房地产政策稳定市场预期;此外,此轮存款降息旨在降低银行负债成本,因此MLF下调必要性不高。但考虑到LPR形成机制为“MLF+加点”,加点取决于资金成本、市场供求、风险溢价等,因此不排除银行负债成本下调带动LPR单边下调5-10bp。
此外,王一峰还认为,存款“再降息”或改变居民货币贮藏行为。定期存款“再降息”,所带来的确定性影响在于金融体系实际付息率走低,同时核心负债曲线收益率走平可能导致存款运动再度转向短端理财,推动理财规模提升。
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亦表示,对于理财市场而言,存款利率下滑将减弱对于储户的吸引力,理财产品有望迎来增量资金。但考虑到部分理财也会配置存款等产品,存款产品利率下滑也有可能带动理财产品的收益走低。
“本轮存款降息有望成为银行继续重估的催化剂。”中金公司指出,重申推荐低估值、高股息、经营稳健、业绩存在改善空间的国有大行。我们继续推荐区域经济存在活力、盈利表现相对较好的区域性银行。